十年培“渔” “钓”动发展 威海是中国渔具产业的发源地,国内第一支玻璃钢渔竿、第一支渔线轮、第一条渔竿生产线均在威海诞生,涌现出光威、环球、浪宝等最早一批国内龙头骨干企业。 渔博会创办的10年,是我市渔具产业高速发展的10年。这期间,渔具产业链条日趋完善,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品牌建设持续强化,产业优势愈加巩固,“中国钓具之都”和“中国休闲渔业之都”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第十届渔博会现场。经过10年发展,威海作为“中国钓具之都”和“中国休闲渔业之都”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。图片均由威海晚报记者姚威摄
洽谈业务。 培育大批渔具企业 成就“中国钓具之都” 2008年,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国际订单量萎缩,企业出口压力增大,中国渔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。为应对市场变化,我市抓住这一机遇,主动出击,积极对接渔具展会主办方,举办了第一届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。 “博览会从创办伊始便成为我市规模最大,国际化、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展会,也是国内会展业成长最迅速的展会之一。”市贸促会副会长姚建说。 渔博会规模之大,影响之深远,我市渔具行业的从业者深有感触。 “渔博会举办了10年,我们参加了10届。通过这个平台,我们收获了很多客户,得到了很多前沿资讯,密切了与同行、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交流,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。”威海明洋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大智说,如今的渔博会已经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盛会,成就了一大批本土企业。 自创办以来,渔博会推动本土企业大步走出去,渔具产业筋骨日益强健,逐步形成以碳纤维和玻璃钢材料、鱼竿成品、钓具配件、钓具制造设、贸易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,构建起一个体系庞大、规模效应明显、专业化分工完善的产业集群。 市贸促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,经过多年发展,我市已拥有由1200多家渔具企业组成的庞大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,并成为中国规模最大、品种最全、功能最完备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渔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,威海渔具远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 凭借渔具产业优势,2011年,威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授予“中国钓具之都”称号。
认真选购。
现场测量。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展会经济飞升 渔博会为企业与国内外采购商搭建了真实、透明、高效的贸易平台,直接降低了企业参展成本。采购商在参加展会的同时,还可以直接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,大大节约了洽谈成本,提高了合作效率,我市渔具企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。 借助展会“钓大鱼”,这无疑是参展企业的共同期盼。第十届渔博会开幕3天来,威海拓商集团的展位一直熙熙攘攘。借渔博会的机遇,该公司推出了几款新鱼竿,受到不少路亚爱好者青睐,采购商们也纷纷表达了合作意愿。
|